房企动态

2024-06-24 14:39:21 来源: 中指研究院

中指快评 | 美的置业宣布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

[摘要]

美的置业宣布计划对其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业务(房开业务)进行内部重组,即将房地产开发业务从上市公司业务中剥离。将重心转移到轻资产模式,专注经营性业务,包括物业管理、商业物业投资与运营以及房地产科技。

美的置业宣布计划对其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业务(房开业务)进行内部重组,即将房地产开发业务从上市公司业务中剥离。将重心转移到轻资产模式,专注经营性业务,包括物业管理、商业物业投资与运营以及房地产科技。

中指研究院分析,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美的集团在经营开发业务时须承担沉重负担及债务以支持其房开业务。把房开业务从本集团剥离将可减少本集团的负债和与房地产开发业务的重资产属性相关的信用风险,并为股东提供变现其在本公司部分投资的选择权,减少其与本公司股份相关的房开业务投资风险;二是,将重心转移到轻资产模式,实现更高的利润率(与房开业务相比),并减少其在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风险敞口。

自2019年以来,美的置业持续坚持从三四线城市转向一二线城市的换仓。房企回归一二线主要受市场情况和潜力、投资安全性驱动,房企采取以销定投的策略,进一步深耕核心城市。根据《中国房地产2023年市场总结&2024年趋势展望》,2023年代表城市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二线、三四线城市同比均下降。根据《2024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2023年,百强企业继续深耕重点城市,一二线城市销售贡献占比提升。从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销售情况来看,一线城市市场韧性强,销售额占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27.4%;二线城市占比上升2.2个百分点至58.5%,仍是主要销售来源;三四线城市销售额占比持续下降至14.2%。

房企构建新发展模式将更加侧重轻资产运营管理业务,近期华远、美的明确宣布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未来或有其他房企顺势而为,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一是,业务方面“去重取轻”,重资产开发业务转让剥离,甩掉重资产包袱,保留及发力轻资产业务如代建、资产管理与运营、物业管理、城市运营服务等,能够聚焦资源、聚焦精力发展轻资产业务,转型为服务型公司。二是,财务方面“轻装上阵”,重资产开发业务剥离转让,其对应的资产及负债也同时转让,能降低企业的杠杆率及负债水平,减轻偿债压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助力穿越周期。

展开全文

相关资讯

  • 中指快评 | 美的置业宣布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

    中指云网讯: 美的置业宣布计划对其房地产开发及销售业务(房开业务)进行内部重组,即将房地产开发业务从上市公司业务中剥离。将重心转移到轻资产模式,专注经营性业务,包括物业管理、商业物业投资与运营以及房地产科技。 中指研究院分析, 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美的集团在经营开发业务时须承担沉重负担及债务以支持其房开业务。把房开业务从本集团剥离将可减少本集团的负债和与房地产开发业务的重资产属性相关的信用风险,并为股东提供变现其在本公司部分投资的选择权,减少其与本公司股份相关的房开业务投资风险;二是,将重心转移到轻资产模式,实现更高的利润率(与房开业务相比),并减少其在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风险敞口。 自2019年以来,美的置业持续坚持从三四线城市转向一二线城市的换仓。房企回归一二线主要受市场情况和潜力、投资安全性驱动,房企采取以销定投的策略,进一步深耕核心城市。根据《中国房地产2023年市场总结&2024年趋势展望》,2023年代表城市中,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增长,二线、三四线城市同比均下降。根据《2024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2023年,百强企业继续深耕重点城市,一二线城市销售贡献

    来源: 中指研究院

  • 中指快评丨美的置业中票成功发行,发行规模10亿

    中指云网讯: 点击免费试用 中指数据产品 11月24日,美的置业(HK03990)公告,成功发行2023年度第五期中期票据,发行规模为10亿元,分为两个品种同步发行、期限两年、利率低至4.6%。主承销商为华夏银行(簿记管理人)、交通银行、顺德农商行、浙商银行。 中指研究院分析认为: 去年"金融16条"提出,支持优质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推动专业信用增信机构为财务总体健康、面临短期困难的房地产企业债券发行提供增信支持。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前10月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信用债融资总额41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三成,发行企业15家,基本为规模较大未出险民营和混合所有制企业,融资规模和融资企业范围均相对有限。 11月初,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近期监管机构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再提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支持优质民企融资需求在近两年被反复强调,但难点在于"落实"。当前民营房企销售额降幅高于行业均值,企业出险事件时有发生,拿地规模较少,影响了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对民营房企的投资信心。 近期,针对优质房企的金融支持名单不断扩

    来源: 中指研究院